当前位置:首页 > 抹茶蛋糕 > 正文

抹茶蛋糕日文,抹茶蛋糕日文怎么说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抹茶蛋糕日文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抹茶蛋糕日文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  1. 中国抹茶与日本抹茶的异同?
  2. 抹茶控是什么意思?
  3. 11月11日在日本是什么日子?

中国抹茶与日本抹茶的异同?

抹茶的英文单词源于“抹茶”的日语发音,是日本茶道使用的粉末状的绿茶。不过,追溯起来,日本抹茶的源头在中国。

  抹茶,在中国古时称作“末茶”,起源于隋唐,宋代发展达到鼎 盛,文献中留下了其制法的详细记录:将春天茶叶的嫩叶,蒸煮新鲜茶叶(称为“蒸青”),进而硏磨成膏,再压制成块,烘焙脱水储存,待要饮用时,再碾成细粉。由于当时最流行制作精致的圆形茶饼,所以末茶也被称为“团茶”。

抹茶蛋糕日文,抹茶蛋糕日文怎么说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自古以来,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咏叹抹茶的诗篇,"碧云引风吹不断,白花浮光凝碗面"就是唐代诗人卢仝对抹茶的赞美之词。

  末茶既是粉,便不能像今天的茶叶那样冲泡。它的喝法是用开水冲兑,搅打成糊状,称为“点茶”。宋徽宗就在他的《大观茶论》中描述了点茶的过程:点茶者拿着竹制的茶筅,灵活地转动手腕,快速搅打茶汤,就跟今天我们打鸡蛋差不多。要一直搅到碗中泛起“汤花”——白沫,如“疏星皎月,灿然而生。”

抹茶蛋糕日文,抹茶蛋糕日文怎么说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、大文豪蔡襄在《茶录 》中评述斗茶方法;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,古者茶必有点,其硙茶(抹茶)为撮泡茶,必择一二佳果点心,谓之点茶。这里所指的抹茶冲饮之道即为唐宋年间的中国茶道。

  由于末茶工艺复杂,颇费人财物力,到了明代,崇尚勤俭节约的朱元璋便下令“罢造团茶”。饮茶风气随之改变, 而改用茶叶,冲泡喝汤,弃置茶渣,冲泡散装茶叶开始流行,末茶被散茶取代,就在中国逐渐失传了。

抹茶蛋糕日文,抹茶蛋糕日文怎么说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如今要品尝抹茶就需要到日本了。南宋时日本有一位荣西禅师两次渡海来华学佛,回国时带去了茶籽、茶具以及《茶经》手抄本,并在1214年写成日本的第一部茶经《吃茶养生记》。书中详细记载了末茶的制法、吃法与效用,日本抹茶文化自此而始。

  为什么中国“末茶”到了日本,就变成了“抹茶”?

抹茶控是什么意思?

控,就是超级喜欢的意思,出自日语“コン(con)”,取complex(情结)的前头音,指极度喜欢某东西的人,喜欢的东西要冠在“控”字之前,例如:萝莉控、正太控、女仆控。在名词后加上即成为“很喜欢某物”的意思。基本的解释和“癖”相似,也可以放在名词前面做动词。表示强烈的嗜好和喜欢,有时候过于极端会给人BT的感觉,所以“控”是有些贬义意味的。但现在,大家把普通的喜欢某一事物的人也称为XX控,SO 抹茶控意为极喜爱抹茶的人

11月11日在日本是什么日子?

  因长条棒状的pocky与pretz与数字1形状类似,故生产商江崎glico便定11月11日为pocky&pretz日,但不知为何,在日本pretz时常遭到遗忘而被说成pocky日。

  pocky&pretz日自平成11年(1999年)11月11日,经日本纪念日协会认定开始实施。而自1966年开始于市面上贩售的pocky,从最初的巧克力口味,发展至现在不同国家有不同口味,而容易遭受遗忘的pretz,开发则比pocky还更早,当初江崎glico开发pocky时,就是以淋上巧克力的pretz为概念设计。

  据说最传统形式的百奇早在1966年就以巧克特的名字发售了。百奇一经发卖就很快打入了日本的年轻人市场,并在首两年创造了相当高的的销售额。名字后来改为今天的百奇。咬下百奇时所发出的声音与日语里的拟声词「ポッキン」(Pokkin)很相似。最早推出原味巧克力味,之后又接连推出了杏仁口味的杏仁百奇,以及草莓口味的草莓百奇,到目前为止更是增多到抹茶,芒果,焦糖,芝士,椰子,大豆,菠萝、绿茶等口味。从各种超市再到便利店,随处都可以看到不同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抹茶蛋糕日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抹茶蛋糕日文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